叱
[ chì ]
读音:chì
拼音:chi
简繁:叱
五笔:KXN
五行:金
部外:暂无
五笔:KXN
笔画:5画
吉凶:暂无
仓颉:RP
结构:左右
郑码:JRR
四角:64010
区位:6319
统一码:53F1
异体字:嘯,訛
英汉互译:scold,shout at,bawl out
笔顺:竖、横折、横、撇、竖弯钩
笔顺演示百家姓排名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
最新 | 1564 | 2018年 | 无 | 2014年 | 无 |
2013年 | 无 | 2007年 | 无 | 2006年 | 无 |
1995年 | 无 | 1987年 | 无 | 1982年 | 无 |
明朝 | 无 | 元朝 | 无 | 宋朝 | 无 |
北宋 | 无 |
起源
叱姓叱姓起源一
该支叱干氏复姓、以及分衍的单姓叱氏族人,皆尊奉甘罗为得姓始祖。
叱姓叱姓起源二
源于鲜卑族,出自鲜卑族叱干氏部落,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叱干氏,鲜卑古姓,今陕西彬县有叱干姓。古代鲜卑族有叱干部,以部落名为姓。十六国时期,赫连·勃勃得罪了北魏政权,曾奔投于叱干部。叱干部首领他斗伏要押送赫连·勃勃于北魏。他斗伏的侄子阿利当时在大洛川驻守,听说叔叔要押送赫连·勃勃,赶紧飞马前来谏道:“鸟雀投人,尚宜济免,况勃勃国破家亡,归命于我?纵不能容,犹宜任其所奔。今执而送之,深非仁者之举。”但是,由于他斗伏害怕强大的北魏政权,因此坚持要押送赫连·勃勃给北魏。阿利便偷派手下将赫连·勃勃于半路截救,然后一起逃至后秦国当戍边卫兵,之后以原部落名称“叱干”为姓氏,改名为叱干·阿利。叱干·阿利即鲜卑叱干氏的得姓祖先。后北魏政权一统中国北方,鲜卑叱干氏在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政策的过程中,皆简化为单姓薛氏,这在史籍《魏书·官氏志》中有记载:“叱干氏,后改为薛氏”,亦有仍以复姓叱干氏、或单姓叱氏为姓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叱干氏复姓、以及分衍的单姓叱氏、薛氏、干氏、于氏族人,皆尊奉叱干·阿利为得姓始祖。
叱干氏复姓是一个古老的多民族姓氏群体,但如今的人口数量已经非常稀少了,大多省文简改为单姓薛氏、叱氏、干氏、于氏等,分别融入各氏大家庭,但多以邠州、河南、或洛阳为郡望。
今陕西的西安市、合阳县、咸阳市、彬县、蒲城县叱家村、礼泉县叱干镇,广东省的东莞市,以及全国各地仍有少量叱干氏、叱氏族人分布。
邠州:即今陕西省咸阳市彬县。秦朝时期设为漆县。东汉时期设置新平郡。北魏时期改为白土县。西魏时期设豳州,隋、唐、宋、元时设有州县两级政权。明朝洪武年间撤消新平县,归豳州直辖。民国初年裁州设县。1964年改邠为彬。至2000年,彬县辖八个镇、十二个乡。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祖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下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一带。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河南郡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一直延续至今。
邠州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一、叱chì
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姓氏考略》注云:“系叱干氏所改。陕西蒲城有叱氏。”叱干,代北地区姓氏。属鲜卑族。
二、叱
叱姓分布:清时陕西蒲城多此姓。今大陆仍有此姓。
叱姓起源:系代北复姓叱干氏所改。
历史名人
郡望
邠州:即今陕西省咸阳市彬县。秦朝时期设为漆县。东汉时期设置新平郡。北魏时期改为白土县。西魏时期设豳州,隋、唐、宋、元时设有州县两级政权。明朝洪武年间撤消新平县,归豳州直辖。民国初年裁州设县。1964年改邠为彬。至2000年,彬县辖八个镇、十二个乡。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祖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下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一带。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河南郡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一直延续至今。
邠州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一、叱chì
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姓氏考略》注云:“系叱干氏所改。陕西蒲城有叱氏。”叱干,代北地区姓氏。属鲜卑族。
二、叱
叱姓分布:清时陕西蒲城多此姓。今大陆仍有此姓。
叱姓起源:系代北复姓叱干氏所改。
姓氏源流
一、叱chì
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姓氏考略》注云:“系叱干氏所改。陕西蒲城有叱氏。”叱干,代北地区姓氏。属鲜卑族。
二、叱
叱姓分布:清时陕西蒲城多此姓。今大陆仍有此姓。
叱姓起源:系代北复姓叱干氏所改。
堂号
邠州:即今陕西省咸阳市彬县。秦朝时期设为漆县。东汉时期设置新平郡。北魏时期改为白土县。西魏时期设豳州,隋、唐、宋、元时设有州县两级政权。明朝洪武年间撤消新平县,归豳州直辖。民国初年裁州设县。1964年改邠为彬。至2000年,彬县辖八个镇、十二个乡。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祖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下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一带。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河南郡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一直延续至今。
邠州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一、叱chì
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姓氏考略》注云:“系叱干氏所改。陕西蒲城有叱氏。”叱干,代北地区姓氏。属鲜卑族。
二、叱
叱姓分布:清时陕西蒲城多此姓。今大陆仍有此姓。
叱姓起源:系代北复姓叱干氏所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