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ùn,lún ]

读音:lùn,lún

拼音:lun,lun

简繁:論

五笔:YWXN

五行:火

部外:暂无

五笔:YWXN

笔画:6画

吉凶:吉

仓颉:IVOP

结构:左右

郑码:SORR

四角:38712

区位:3459

统一码:8BBA

异体字:論

英汉互译:debate,discuss,discourse

笔顺:点、横折提、撇、捺、撇、竖弯钩

笔顺演示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1367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

起源

论姓起源一

源于藏族,出自古代土番族蕃唐噶尔(论氏,亦作伦氏)世家,属于以官职称谓汉化改姓为氏。吐蕃噶尔世家,汉姓即为论氏,是藏民族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之“开国承家,世代相续”的门阀世家。吐蕃族,是汉、唐以降汉族对中国西部、西南部地区雅鲁藏布江流域的藏族的统称。唐贞观初年(公元625~640年之间),悉朴野部族的藏王松赞干布统一了全部西藏,势力扩张到青海、甘南、川西、西康一带地区,建立起强大的吐蕃王朝,并延续有二百年之久。在吐蕃王朝建立的早期,有原苏毗十二邦之一家臣噶尔氏,其部众被悉朴野部族所吞并,成为吐蕃贵族。

噶尔氏家族中的禄东赞一支,以噶尔·东赞为代表,忠心辅佐悉朴野部族首领松赞干布,为其出谋划策,积极参与征战平定并统一西藏各部,为吐蕃王朝的兴建与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噶尔·东赞出身于今西藏自治区南部加查县安绕镇嘎玉村的吐蕃贵族噶尔氏家族,汉文史料译作禄东赞。加查是吐蕃时期活动频繁之地,属塔布地区。噶尔·东赞以察觉出前任大论(即大相、宰相)琼保·邦色的反叛阴谋并迅速予以平定,而深得松赞干布的信任,被松赞干布任命为吐蕃大论。噶尔·东赞在佐助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协助赞普(国王)制定法律及一系列政治制度,划分茹与东岱等行政区划等诸多政务方面功高无比。

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噶尔·东赞受松赞干布指派前往长安向唐太宗请婚,被唐太宗拒绝。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松赞干布再次授权噶尔·东赞赴长安,向唐太宗李世民为松赞干布请婚。唐太宗出了八道难题,并以此作为迎娶文成公主的条件。即“丝线穿珠”、“日杀百羊”、“日饮百酒”、“辨马母子”、“辨鸡母子”、 “辨木首尾”、“夜返宿地”、“辨认公主”等。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难婚使”。噶尔·东赞不辱使命,以其聪明才智力克诸婚使,顺利闯过道道难关。

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噶尔·东赞复去长安为松赞干布迎文成公主入吐蕃。唐太宗非常喜爱噶尔东赞的聪颖、善辩和忠诚,赐姓为“论”,并在当时封授噶尔·东赞以右卫大将军职,并且“诏以琅琊公主外孙女妻之”,却被他婉言相拒。因此,噶尔·东赞以其“进对合旨”,深博唐王朝廷上下的敬重。汉文史籍称赞他“颇解兵术,吐蕃赞普以国事委之。讲兵训师,雅有节制。吐蕃之兼并诸羌,雄霸本土,东赞有力焉”。今仍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唐朝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之《步辇图》,就是唐太宗接见吐蕃迎婚使者噶尔·东赞的历史场面。

松赞干布逝世后,即位的赞普芒松芒赞年龄幼小,以其噶尔·东赞辅佐朝政。辅政期间,噶尔·东赞继续忠实地执行松赞干布的唐蕃友好及巩固室政权的各项国策,曾率部平定了吐蕃本土珞部的叛乱。继而率兵出击白兰氏(今青海柴达木盆地都兰、巴隆),此后连年向吐谷浑部落发动进攻,在唐龙朔三年(公元663年)大破吐谷浑部,受此打击后,鲜卑族吐谷浑部一蹶不振,吐谷浑可汗诺曷与弘化公主只得带数千帐(户)弃国出走,奔赴中原向唐王朝请求徙居内地。。其后,噶尔·东赞亲自率兵屯驻青海地区,后于唐乾封二年(公元667年)逝世于青海日布,其子赞业、钦陵相继袭大相职,子嗣掌管吐蕃军政大权、处理内外事务、助理国政达半个世纪之久。

噶尔·东赞的后裔子孙,代以唐皇所赐“论(伦)”为姓氏,称论(伦)氏。唐圣历二年,噶尔·东赞之孙论弓仁统吐谷浑部七千帐归唐,官右玉钤卫大将军,居家凉州(今甘肃武威),并“以官为氏”,称论(伦)氏。杜佑注解说:“禄东赞之子论钦陵,本姓‘薛’氏,世为大论(伦),后遂以官为氏。”此前,中国没有论氏,论氏始自吐蕃之“以官为氏”,后汉化称论(伦)氏。

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史籍《西秦录》中早就记录有“将军论叔达”,显然,这说明“论氏”绝非始于吐蕃论钦陵。不过,《西秦录》中所记录的“将军论叔达”,笔者翻破了天也未寻觅到相关史料,因此不敢断然评说。但就甘肃武威的论氏家族而言,则确实是始于唐朝右羽林卫外大将军、朔方节度副使、安国公、拔川郡王论弓仁。

论姓起源二

源于地名,出自唐朝时期南道论川州,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论川州,在唐朝开元年间设置在西南地区安置诸羌民族的州名,隶属于剑南道,是为羁縻州性质,故址在四川旧雅州府境内,即今雅安、名山、荥经、芦山、清溪一带。这在史籍《唐书·地理志》中有记载:“剑南道有论川州,开元后置。”

居于论川州的诸羌民族,有以州名为汉化姓氏者,称论氏,世代相传至今,主要是彝族、苗族、瑶族这三个少数民族。

论姓起源三

源于官位,出自金国时期官吏国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国论勃极烈,金国政权中设置的官名,是女真贵族承掌的一种职务,“国论”就是“贵”的意思,多由皇子、亲王担当,是勃极烈的助手。金国政体中的勃极烈制度,是金国建国初期的重要政治制度,对金国政权的政体形成起到过极其重要的作用。勃极烈,是金国的开国皇帝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建立的倚重国相级别的高级官员统治国家的制度。

北宋政和五年(金收国元年,公元1115年)农历1月,完颜·阿骨打建国称帝。农历7月,完颜·阿骨打将女真族当时由都勃极烈、国相、各勃极烈参与的相对较庞大的议事会,改组为皇帝朝政和少数国相级别的高级核心官员共议国事的勃极烈制度。

在女真族诸多勃极烈的后裔子孙中,皆有以先祖官爵称谓为姓氏者,称国论氏,女真语为Golun,后汉化为单姓国氏、论氏,世代相传至今,皆以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完颜旻)为得姓始祖。

论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台湾省则没有,以武威、开封、凉州、京兆为郡望。

凉州:为汉武帝刘彻所置的十三刺史部之一。东汉时期改置为州,治所在陇县(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其时辖地在今宁夏、甘肃及青海、陕西、内蒙古各一部。三国时期曹魏国移治到姑臧(今甘肃武威),仅辖河西地区。凉州曾一度属于吐蕃(今新疆)。五代时期的西夏为设西凉府。元朝时期亦为西凉州。明朝时期置为凉州卫。清朝雍正时期改置凉州府,仅辖武威及其周围数县。民国时期废府为县。

京兆:京兆原本为京兆尹,“尹”为太守。西汉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

瓜州:原安西县,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甘肃西部浩瀚的戈壁滩上,东邻玉门,西连敦煌,南望祁连,北枕大漠,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安西,是取“国家统一,西方安定”之意,古称瓜州。

武威郡:西汉朝元狩二年(庚申,公元前121年)在原匈奴休屠王的地域置郡,治所在武威(今甘肃民勤),为凉州的州府所在,历史上曾称“西凉”、“姑臧”。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黄河以西、武威以东的地区。西汉朝元鼎年间(公元前116~前111年)以后辖地在今甘肃省黄河西部、武威东部及大东河、大西河流域地区。东汉时期移治到姑臧(今甘肃武威)。十六国时期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诸国皆建都于该地。

开封府:古称大梁、梁、汴,又称汴梁,简称汴,河南省辖市,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开封素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而著称,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不但对中原地区而且对全国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远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封一带就有人类活动。夏王朝(公元前二十一~前十六世纪),第七世帝杼迁都于老丘(今开封老丘),直至第十二世胤,历经六世约一百五十七年。春秋时期(公元前743~前701年),郑庄公在开封城南朱仙镇古城村筑“启封”城。战国时期(丁巳,公元前364年),魏惠王从山西安邑迁都今开封市所在地,时称大梁。秦王政二十五年(丙子,公元前225年),秦始皇灭魏国,置砀郡,立浚仪(大梁)、启封两县。汉朝景帝元年(乙酉,公元前156年),因避汉景帝刘启之讳,改启封县为开封县。南北朝时期,东魏在开封设置梁州。北周灭北齐后改梁州为汴州。唐延和元年(壬子,公元712年),开封县治移置汴州城内与浚仪县同廓。唐天佑四年(丁卯,公元907年),后梁政权建都开封,升汴州为开封府,号称东都。后晋、后汉、后周相继建都开封。(戊戌,公元938年)称开封为东京。后周显德七年(庚申,公元960年),后周禁军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定都开封,建立北宋王朝,开封升为府。北宋时期开封人口曾达一百五十万,不仅是国内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而且是“万国咸通”的国际大都市。宋靖康元年(丙午,公元1126年)金国攻陷开封,改开封为汴京。金贞佑二年(甲戌,公元1214年),金国迁都开封。元朝至元二十八年(辛卯,公元1291年)设河南江北行中书省于开封。明朝洪武十一年(戊午,公元1378年),朱元璋封第五子朱棣为周王驻藩开封。明朝时期,开封经济繁荣,号称“八省通衢”、“势若两京”。明崇祯十五年(壬午,公元1642年),李自成攻打开封,明军扒开黄河进行防御,开封城遭道严重破坏,城中原三十七万人口仅剩三万余人。清朝时期设开封府,清朝末期开封辟为商埠,民族资本工业兴起,先后创办了机械、兵器、面粉、火柴、烟草等工厂。民国期间,开封为河南省会。民国三十七年(戊子,公元1948年)10月24日开封被人民解放军解放,11月6日成立开封特别市人民民主市政府,12月23日改称开封市人民民主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开封市成为河南省会;1954年10月河南省会迁往郑州,开封改为省辖市。1982年,开封市被国务院首批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

武威堂:以望立堂,亦称西凉堂、姑臧堂。

凉州堂:以望立堂。

京兆堂:以望立堂。

开封堂:以望立堂,亦称大梁堂、汴梁堂。

一、(論)lùn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甘肃之酒泉,山西之太原、阳泉等地有分布。《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注云:“论氏,去声。吐蕃大姓。禄东赞生论钦陵。”《姓氏考略》注其源:

1、其据《西秦录》云:“《西秦录》有将军论叔仁,后以为氏。”

2、其引《唐书》云:“吐蕃称宰相曰‘论’,太宗时吐蕃大论薛禄东赞始入朝。”后以官为氏。望出武威。音从《汉语大字典》、《续通志·氏族略》,音“平声”,lún。唐代有论弓仁,吐蕃族,朔方副大使;又有论惟明;明代有论中立,长沙经历。

二、(論)

论姓分布:山东新泰、安徽淮南、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论姓起源:

1、东晋末西秦将军论叔达之后。

2、唐时吐蕃称宰相为论。大相曰论茝、副相曰论茝扈莽,各一人。亦号大论、小论,又总号曰尚论掣逋。唐太宗时,吐蕃大论薛东禄赞,始入朝,太宗以琅邪公主外孙妻之。其子钦陵生弓仁,授左玉钤大将军,封酒泉郡公,始以其世官为论氏。

论姓名人:

论九令,宋时华州人,登科。论中立,明时同州人,宣德中长沙府经历。

郡望:酒泉。

历史名人

论姓古代名人

论钦陵唐朝(公元?~699年待考),藏族,藏名噶尔·钦陵,噶尔·东赞之子;于布人(今西藏拉萨市堆龙德庆,一说西藏加查安绕镇嘎玉村)。著名唐朝时期吐蕃大臣。

论赞刃唐朝(公元?~699年待考),藏族,藏名噶尔·赞刃,噶尔·东赞之子;于布人(今西藏拉萨市堆龙德庆,一说西藏加查安绕镇嘎玉村)。著名唐朝时期吐蕃将领。

论弓仁唐朝(公元664~732年),藏族,藏名噶尔·芒布结,论钦陵之子;于布人(今西藏拉萨市堆龙德庆,一说西藏加查安绕镇嘎玉村)。著名唐朝将领。

郡望

凉州:为汉武帝刘彻所置的十三刺史部之一。东汉时期改置为州,治所在陇县(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其时辖地在今宁夏、甘肃及青海、陕西、内蒙古各一部。三国时期曹魏国移治到姑臧(今甘肃武威),仅辖河西地区。凉州曾一度属于吐蕃(今新疆)。五代时期的西夏为设西凉府。元朝时期亦为西凉州。明朝时期置为凉州卫。清朝雍正时期改置凉州府,仅辖武威及其周围数县。民国时期废府为县。

京兆:京兆原本为京兆尹,“尹”为太守。西汉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

瓜州:原安西县,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甘肃西部浩瀚的戈壁滩上,东邻玉门,西连敦煌,南望祁连,北枕大漠,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安西,是取“国家统一,西方安定”之意,古称瓜州。

武威郡:西汉朝元狩二年(庚申,公元前121年)在原匈奴休屠王的地域置郡,治所在武威(今甘肃民勤),为凉州的州府所在,历史上曾称“西凉”、“姑臧”。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黄河以西、武威以东的地区。西汉朝元鼎年间(公元前116~前111年)以后辖地在今甘肃省黄河西部、武威东部及大东河、大西河流域地区。东汉时期移治到姑臧(今甘肃武威)。十六国时期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诸国皆建都于该地。

开封府:古称大梁、梁、汴,又称汴梁,简称汴,河南省辖市,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开封素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而著称,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不但对中原地区而且对全国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远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封一带就有人类活动。夏王朝(公元前二十一~前十六世纪),第七世帝杼迁都于老丘(今开封老丘),直至第十二世胤,历经六世约一百五十七年。春秋时期(公元前743~前701年),郑庄公在开封城南朱仙镇古城村筑“启封”城。战国时期(丁巳,公元前364年),魏惠王从山西安邑迁都今开封市所在地,时称大梁。秦王政二十五年(丙子,公元前225年),秦始皇灭魏国,置砀郡,立浚仪(大梁)、启封两县。汉朝景帝元年(乙酉,公元前156年),因避汉景帝刘启之讳,改启封县为开封县。南北朝时期,东魏在开封设置梁州。北周灭北齐后改梁州为汴州。唐延和元年(壬子,公元712年),开封县治移置汴州城内与浚仪县同廓。唐天佑四年(丁卯,公元907年),后梁政权建都开封,升汴州为开封府,号称东都。后晋、后汉、后周相继建都开封。(戊戌,公元938年)称开封为东京。后周显德七年(庚申,公元960年),后周禁军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定都开封,建立北宋王朝,开封升为府。北宋时期开封人口曾达一百五十万,不仅是国内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而且是“万国咸通”的国际大都市。宋靖康元年(丙午,公元1126年)金国攻陷开封,改开封为汴京。金贞佑二年(甲戌,公元1214年),金国迁都开封。元朝至元二十八年(辛卯,公元1291年)设河南江北行中书省于开封。明朝洪武十一年(戊午,公元1378年),朱元璋封第五子朱棣为周王驻藩开封。明朝时期,开封经济繁荣,号称“八省通衢”、“势若两京”。明崇祯十五年(壬午,公元1642年),李自成攻打开封,明军扒开黄河进行防御,开封城遭道严重破坏,城中原三十七万人口仅剩三万余人。清朝时期设开封府,清朝末期开封辟为商埠,民族资本工业兴起,先后创办了机械、兵器、面粉、火柴、烟草等工厂。民国期间,开封为河南省会。民国三十七年(戊子,公元1948年)10月24日开封被人民解放军解放,11月6日成立开封特别市人民民主市政府,12月23日改称开封市人民民主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开封市成为河南省会;1954年10月河南省会迁往郑州,开封改为省辖市。1982年,开封市被国务院首批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

武威堂:以望立堂,亦称西凉堂、姑臧堂。

凉州堂:以望立堂。

京兆堂:以望立堂。

开封堂:以望立堂,亦称大梁堂、汴梁堂。

一、(論)lùn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甘肃之酒泉,山西之太原、阳泉等地有分布。《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注云:“论氏,去声。吐蕃大姓。禄东赞生论钦陵。”《姓氏考略》注其源:

1、其据《西秦录》云:“《西秦录》有将军论叔仁,后以为氏。”

2、其引《唐书》云:“吐蕃称宰相曰‘论’,太宗时吐蕃大论薛禄东赞始入朝。”后以官为氏。望出武威。音从《汉语大字典》、《续通志·氏族略》,音“平声”,lún。唐代有论弓仁,吐蕃族,朔方副大使;又有论惟明;明代有论中立,长沙经历。

二、(論)

论姓分布:山东新泰、安徽淮南、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论姓起源:

1、东晋末西秦将军论叔达之后。

2、唐时吐蕃称宰相为论。大相曰论茝、副相曰论茝扈莽,各一人。亦号大论、小论,又总号曰尚论掣逋。唐太宗时,吐蕃大论薛东禄赞,始入朝,太宗以琅邪公主外孙妻之。其子钦陵生弓仁,授左玉钤大将军,封酒泉郡公,始以其世官为论氏。

论姓名人:

论九令,宋时华州人,登科。论中立,明时同州人,宣德中长沙府经历。

郡望:酒泉。

姓氏源流

一、(論)lùn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甘肃之酒泉,山西之太原、阳泉等地有分布。《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注云:“论氏,去声。吐蕃大姓。禄东赞生论钦陵。”《姓氏考略》注其源:

1、其据《西秦录》云:“《西秦录》有将军论叔仁,后以为氏。”

2、其引《唐书》云:“吐蕃称宰相曰‘论’,太宗时吐蕃大论薛禄东赞始入朝。”后以官为氏。望出武威。音从《汉语大字典》、《续通志·氏族略》,音“平声”,lún。唐代有论弓仁,吐蕃族,朔方副大使;又有论惟明;明代有论中立,长沙经历。

二、(論)

论姓分布:山东新泰、安徽淮南、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论姓起源:

1、东晋末西秦将军论叔达之后。

2、唐时吐蕃称宰相为论。大相曰论茝、副相曰论茝扈莽,各一人。亦号大论、小论,又总号曰尚论掣逋。唐太宗时,吐蕃大论薛东禄赞,始入朝,太宗以琅邪公主外孙妻之。其子钦陵生弓仁,授左玉钤大将军,封酒泉郡公,始以其世官为论氏。

论姓名人:

论九令,宋时华州人,登科。论中立,明时同州人,宣德中长沙府经历。

郡望:酒泉。

堂号

凉州:为汉武帝刘彻所置的十三刺史部之一。东汉时期改置为州,治所在陇县(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其时辖地在今宁夏、甘肃及青海、陕西、内蒙古各一部。三国时期曹魏国移治到姑臧(今甘肃武威),仅辖河西地区。凉州曾一度属于吐蕃(今新疆)。五代时期的西夏为设西凉府。元朝时期亦为西凉州。明朝时期置为凉州卫。清朝雍正时期改置凉州府,仅辖武威及其周围数县。民国时期废府为县。

京兆:京兆原本为京兆尹,“尹”为太守。西汉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

瓜州:原安西县,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甘肃西部浩瀚的戈壁滩上,东邻玉门,西连敦煌,南望祁连,北枕大漠,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安西,是取“国家统一,西方安定”之意,古称瓜州。

武威郡:西汉朝元狩二年(庚申,公元前121年)在原匈奴休屠王的地域置郡,治所在武威(今甘肃民勤),为凉州的州府所在,历史上曾称“西凉”、“姑臧”。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黄河以西、武威以东的地区。西汉朝元鼎年间(公元前116~前111年)以后辖地在今甘肃省黄河西部、武威东部及大东河、大西河流域地区。东汉时期移治到姑臧(今甘肃武威)。十六国时期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诸国皆建都于该地。

开封府:古称大梁、梁、汴,又称汴梁,简称汴,河南省辖市,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开封素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而著称,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不但对中原地区而且对全国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远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封一带就有人类活动。夏王朝(公元前二十一~前十六世纪),第七世帝杼迁都于老丘(今开封老丘),直至第十二世胤,历经六世约一百五十七年。春秋时期(公元前743~前701年),郑庄公在开封城南朱仙镇古城村筑“启封”城。战国时期(丁巳,公元前364年),魏惠王从山西安邑迁都今开封市所在地,时称大梁。秦王政二十五年(丙子,公元前225年),秦始皇灭魏国,置砀郡,立浚仪(大梁)、启封两县。汉朝景帝元年(乙酉,公元前156年),因避汉景帝刘启之讳,改启封县为开封县。南北朝时期,东魏在开封设置梁州。北周灭北齐后改梁州为汴州。唐延和元年(壬子,公元712年),开封县治移置汴州城内与浚仪县同廓。唐天佑四年(丁卯,公元907年),后梁政权建都开封,升汴州为开封府,号称东都。后晋、后汉、后周相继建都开封。(戊戌,公元938年)称开封为东京。后周显德七年(庚申,公元960年),后周禁军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定都开封,建立北宋王朝,开封升为府。北宋时期开封人口曾达一百五十万,不仅是国内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而且是“万国咸通”的国际大都市。宋靖康元年(丙午,公元1126年)金国攻陷开封,改开封为汴京。金贞佑二年(甲戌,公元1214年),金国迁都开封。元朝至元二十八年(辛卯,公元1291年)设河南江北行中书省于开封。明朝洪武十一年(戊午,公元1378年),朱元璋封第五子朱棣为周王驻藩开封。明朝时期,开封经济繁荣,号称“八省通衢”、“势若两京”。明崇祯十五年(壬午,公元1642年),李自成攻打开封,明军扒开黄河进行防御,开封城遭道严重破坏,城中原三十七万人口仅剩三万余人。清朝时期设开封府,清朝末期开封辟为商埠,民族资本工业兴起,先后创办了机械、兵器、面粉、火柴、烟草等工厂。民国期间,开封为河南省会。民国三十七年(戊子,公元1948年)10月24日开封被人民解放军解放,11月6日成立开封特别市人民民主市政府,12月23日改称开封市人民民主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开封市成为河南省会;1954年10月河南省会迁往郑州,开封改为省辖市。1982年,开封市被国务院首批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

武威堂:以望立堂,亦称西凉堂、姑臧堂。

凉州堂:以望立堂。

京兆堂:以望立堂。

开封堂:以望立堂,亦称大梁堂、汴梁堂。

一、(論)lùn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甘肃之酒泉,山西之太原、阳泉等地有分布。《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注云:“论氏,去声。吐蕃大姓。禄东赞生论钦陵。”《姓氏考略》注其源:

1、其据《西秦录》云:“《西秦录》有将军论叔仁,后以为氏。”

2、其引《唐书》云:“吐蕃称宰相曰‘论’,太宗时吐蕃大论薛禄东赞始入朝。”后以官为氏。望出武威。音从《汉语大字典》、《续通志·氏族略》,音“平声”,lún。唐代有论弓仁,吐蕃族,朔方副大使;又有论惟明;明代有论中立,长沙经历。

二、(論)

论姓分布:山东新泰、安徽淮南、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论姓起源:

1、东晋末西秦将军论叔达之后。

2、唐时吐蕃称宰相为论。大相曰论茝、副相曰论茝扈莽,各一人。亦号大论、小论,又总号曰尚论掣逋。唐太宗时,吐蕃大论薛东禄赞,始入朝,太宗以琅邪公主外孙妻之。其子钦陵生弓仁,授左玉钤大将军,封酒泉郡公,始以其世官为论氏。

论姓名人:

论九令,宋时华州人,登科。论中立,明时同州人,宣德中长沙府经历。

郡望:酒泉。

展开全部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