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铜像[ tóng xiàng ]
⒈ 用青铜所雕刻或塑造的形象(如人或兽)
英bronze statue;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铜象”。
⒉ 铜铸的神像或人像。
引《宋书·隐逸传·戴颙》:“自 汉 世始有佛像…… 宋 世子铸丈六铜像於 瓦官寺。”
《旧唐书·食货志上》:“长安城 中竞为盗铸,寺观鐘及铜象,多坏为钱。”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大慈寺 有 蜀后主 王衍 铜像, 程公堂 权帅,毁以铸鐘。”
郭孝成 《陕西光复记》:“此日金戈飞舞,他年铜像嵯峨。”
⒊ 比喻为人供奉而无发言权的偶像。
引王蒙 《悠悠寸草心》:“唐夫人 忿忿地说:‘恁什么让一个地委书记去当铜像?’ 老唐 笑而不答,显然当‘铜像’也可以。”
国语辞典
铜像[ tóng xiàng ]
⒈ 以铜塑铸成的人像,纪念有特殊勋劳的人。
引《宋书·卷九三·隐逸传·戴颙传》:「宋世子铸丈六铜像于瓦官寺,既成,面恨瘦。」
《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世宗曰:『佛以寂灭为事,以有身为幻,苟利众生,虽割舍身命有所不恤,况区区之铜像哉?』」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邮箱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