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ǎn xíng
注音ㄅㄢˇ ㄒ一ㄥˊ
词语解释
板行[ bǎn xíng ]
⒈ 晋、南北朝大臣任命僚属谓之“板行”,以示与朝廷诏授有别。
⒉ 雕板印刷发行。
引证解释
⒈ 晋、南北朝 大臣任命僚属谓之“板行”,以示与朝廷诏授有别。
引《南齐书·荀伯玉传》:“伯玉 少为 柳元景 抚军,板行参军。”
《南史·檀珪传》:“元徽 中, 王僧虔 为吏部尚书,以 珪 为征北板行参军。”
清 成瓘 《篛园日札·官府中琐语琐事之沿》:“晋 宋 署官,多由板行。余谓此犹今所云宪牌委署耳。”
⒉ 雕板印刷发行。
引元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中:“陈起 宗之 ……刊 唐 宋 以来诸家诗颇详备,亦有《芸居吟稿》板行。”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曲·金瓶梅》:“此等书必遂有人板行,但一刻则家传户到,坏人心术。”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八:“宋 末 汶阳 王质,号 雪山先生,著《诗经总闻》二十卷……三百篇皆自创己意而解之,惜无力板行之耳。”
叶德辉 《书林清话·刊刻之名义》:“刻板盛于 赵宋,其名甚繁,今据各本考之,曰雕,曰新雕……曰板行,皆随时行文,久而成为习语。”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邮箱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